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时事聚焦

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| 黔山秀水绘新景,“一”小见大看贵州

所属分类:时事聚焦    发布时间: 2022-06-27    作者:admin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百姓富生态美,黔山秀水绘新景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贵州考察调研,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美好祝福和党中央的关怀慰问,为贵州发展指明方向。

牢记殷殷嘱托,贵州儿女奋勇“黔”行,谱写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。来自花茂村的欢声笑语、化屋江畔的青山绿水、社区里的智慧生活……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让我们一起“一”小见大看贵州!

一堵“笑脸墙”砌出幸福新生活
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“红色之家”农家乐的院门旁,有一堵特别的墙。
墙上是一张张村民的笑脸照,顺着粉色和绿色的笔画,拼成了大大的“笑脸”二字。
2015年6月16日,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考察,在“红色之家”小院中与村民围坐聊家常时说:“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,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。”
经过7年的发展,曾经的被叫做“荒茅田”的贫困村早已不在,“笑”成为了花茂村的新“表情”。
走进先才陶艺馆,一个个精致的土陶制品映入眼帘。
“我现在正在做的是咱们花茂村的传统土陶……”花茂村土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母先才向游客介绍道,手上的动作也没停,只见他轻揉泥团,在木轮上转圈。不一会儿,一个精致的陶制坛子就成型了。
曾几何时,花茂村制作陶器的人家很多,技艺也非常精湛,但由于销路问题,当地传统制陶的村民逐渐减少。
“总书记来到我们店里,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传统技艺传承下去。后来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,关注传统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”母先才笑着说,现在他的陶艺馆一年的收入能达到30-40万元,并且还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
而在母先才制作的陶艺制品中,不得不提的便是当地特色土陶盬子。
“盬子鸡”是花茂村流传已久的一道传统美食,因利用当地特产的陶制盬作为烹制器皿而得名,用盬子做出来的鸡汤味道鲜美,鸡肉入口即化,油而不腻。
在先才陶艺馆的不远处,便是一家制作盬子鸡的餐馆,此时老板陈义兵正忙着招呼客人,在餐馆的院子里,一罐罐盬子鸡正滋滋冒着白气,诱人的香味也弥漫在空气之中。
       以上内容由川灯照明公司小编摘自今日头条,感谢你的阅读,如有疑问,欢迎咨询我公司网站。